- 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介于南纬22度至35度和东经17度和33度之间,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相当于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五国面积之和,比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略大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北面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
南非的农业也较发达,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适于耕种的高产土地仅占22%。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约占人口的7%,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的15%。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甘蔗、大麦等。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农业提供13%的正式就业机会。非黄金出口收入中的30%来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正常年份粮食除自给外还可出口。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林木覆盖面积占全部土地的6%。畜牧业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国土。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主要产品有禽蛋、牛肉、鲜奶、奶制品羊肉、猪肉、绵羊毛等。所需肉类85%自给,15%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等邻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绵羊毛产量可观,是世界第4大绵羊毛出口国。
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后来南迁的班图人。1652年荷兰人开始入侵,对当地黑人发动多次殖民战争。19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1806年夺占“开普殖民地”,荷裔布尔人被迫向内地迁徒,并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土瓦共和国”。1867年和1886年南非发现钻石和黄金后,大批欧洲移民蜂拥而至。英国人通过“英布战争”(1899~1902),吞并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1910年5月英国将开普省、德兰士瓦省、纳塔尔省和奥兰治自由邦合并成南非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了南非共和国。南非白人当局长期在国内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先后颁布了几百种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1948年国民党执政后,全面推行种族隔离制度,镇压南非人民的反抗斗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国民党领袖和总统后,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对黑人解放组织的禁令并释放曼德拉等人。1991年,非国大、南非政府、国民党等19方就政治解决南非问题举行多党谈判,并于1993年就政治过渡安排达成协议。1994年4~5月,南非举行了首次由各种族参加的大选,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非国大与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组成三方联盟并以62.65%的多数获胜,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非国大、国民党、因卡塔自由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这标志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平等新南非的诞生。1994年6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南非在联大的席位。1996年12月,南非总统曼德拉签署新宪法,为今后建立种族平等的新型国家体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南非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面积有 122103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00公里。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脉绵亘东南,卡斯金峰高达3660米,为全国最高点;西北部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窄狭平原。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