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江孜农牧民欢庆“达玛节”与往年一样,为了能赶上这一年一度盛大的“江孜集会”,尼玛普赤老阿妈一家一大早便和乡里的20余人包车从20公里外的重孜乡赶到了开幕式的现场。老阿妈高兴地说,“我每年都来,达玛节是江孜县非常好的一个活动,我一般都会在这里待一个星期看节目。不论是赛马、拔河、抱石头,...
- 雪域风华盛世新篇——西藏水利改革发展30周年纪实江孜县重孜乡玉堆村村民旦增说。在充满艰辛坎坷的道路上,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一路顽强地走了过来。1997年1月,自治区批准组建满拉水利枢纽管理局,结束了西藏大中型水利工程没有专业管理机构的历史。2005年,以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
- 日喀则地区第一条通乡油路现已基本竣工带着对首条通乡油路的好奇,记者来到了重纳公路起始点重孜乡塔杰村。新年刚过,走在干净平整的油路上,农牧民开着拖拉机、摩托车不时从记者身边穿过。塔杰村村民普穷坐在自家新买的拖拉机上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底这条路通行后,他家就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春节前,...
- 在达玛节感受藏文化传承洛登是重孜乡的农民,带着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族十几口人全部从20多公里外的村子赶来。来自卡麦乡二加麦村的达平对记者说,参加达玛节,可以观看节目演出,还可以参与竞技比赛;而对多数不参加活动的藏民来说,达玛节更像是草原上的林卡,也就是野餐歌舞甚至服装珠宝秀的日子。...
- 日喀则文化事业发展百花齐放春满园日喀则市、江孜、聂拉木、昂仁等4县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面竣工;江孜县重孜乡、白朗县巴扎乡等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之中。对康马、仲巴等7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日喀则市边雄乡综合文化站、江孜和康马两个民间艺术团配备了价值260万元的办公设备及音响、灯光等设备;...
- 西藏传承民间文化遗产意识渐浓乡党委书记丹增告诉记者,“达果美果”是重孜乡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但随着原来表演队伍的老化,接续的人越来越少,这一延续了500多年的传统舞蹈曾一度难以为继。近两年,自治区文化部门对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的传承保留逐渐重视。去年9月,重孜乡被确立为自治区的“达果美果舞艺术之乡”。...
- 后藏农民旦增:"牛经"越念越"牛"边巴)旦增一家曾是西藏江孜县重孜乡昌布村的一户普通家庭,随着改革开放和西藏江孜县牧区畜牧业的发展,他们一家现已成为拥有占地面积1925平方米的高产奶牛养殖场和年收入为10万元、拥有两辆汽车的全县富裕户。旦增说:"我从2001年就萌生了养牛的想法,...
- 牛棚里走出的富裕藏家2004年5月通过电视里的信息,西藏江孜县重孜乡昌布村丹增一家从山西购买了15头纯种黑白花高产奶牛,建成了一个奶牛养殖场,目前,奶牛场日均产奶达到200多斤,通过在市场上销售鲜牛奶和加工后的酥油、奶渣,丹增一家成为西藏江孜县有名的富裕户。...
- “一站一栏一员”科普工程在西藏自治区蓬勃开展江孜县重孜乡党委书记尼玛告诉记者,重孜乡科普活动站成立后,配备了电脑、电视、DVD机、音箱等现代化办公、宣传设备,以及“农村教育子女手册”等科普书籍。活动站充分发挥设备、资料优势,积极进行农牧民专业技术培训,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农民7200人次;举办牧业技术培训7次,...
- 奶牛"牵"出小康路旦增买高产奶牛的举动得到了江孜县和重孜乡政府的支持,县政府承诺提供技术支持,乡里决定无偿出让土地。在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旦增很快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1925平方米的养殖场,并顺利地把15头奶牛运到了修建一新的养殖场。走进旦增的养殖场,我们看到,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条件,旦增就地取材,...
- 记者见闻:“达玛”扬鞭尽欢颜曲珍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人群,来自重孜乡的曲珍,一大早由儿子占堆骑摩托车送过来,扎西说,“这个摩托车是我去年外出打工挣来的,今年外面的工作不好找,我就在家用这些年打工的积蓄进行藏鸡养殖”,问起他的收入情况,他只是神秘地笑笑说,“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