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资讯
  • 青海省海东地区投资环境一区辖巴燕市、加合乡、拉干乡、金家庄乡、谢家滩乡、查主乡、科沿沟乡、塔白尔乡;二区辖牙路乎乡、拉木乡、德恒伦乡、阿什努乡;三区辖多巴乡、群科乡、舍仁乡、梅加乡、昂思多乡、德加乡、二塘乡、若力尕乡;四区辖扎巴乡、拉曲乡、黑城乡、查甫乡、支扎乡、下扎巴乡。...
  • 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山头“筑巢育凤”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是省定少数民族贫困乡,位于卡力岗山头,分别为回、藏、撒拉3种民族,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贫穷落后,村与村之间平均距离为5公里以上。为了让更多的山里娃受到更好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布局,...
  • 投资43000万元我省19个公路项目获得新增投资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我省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丹拉公路西宁西国境线和大通县桥头新城至景阳哈门公路、化隆县阿什努乡至德恒隆乡公路、循化县伊麻木至波浪滩公路北段、民和县前河至峡口公路等18条农村公路项目获得国家新增投资,其中,...
  • 产业化发展——牛肉拉面带来幸福生活上世纪90年代,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阿什努乡的农民韩录、冶二买、马乙不拉怀揣一些本钱,南下厦门开起了第一家化隆牛肉拉面馆。此后,在他们的带动下,不断有人走出县城到内地开牛肉面馆,截止目前,化隆近6万农民在全国56个大中城市经营的拉面馆达到七千多家。马沙力海的喜悦...
  • 宋秀岩强调关心群众生活促进脱贫致富宋秀岩在阿什努乡阿二村现场参观冬季农民拉面匠培训,并了解到这个村有五分之一的人到上海、广州等地靠开拉面馆、打工增加收入时非常高兴。她说,拉面经济是化隆的一大特色,要搞好培训,通过亲帮亲、邻带邻的滚雪球式的办法,扩大出外打工人数,增加农民收入。她指出,...
  • 2006“调研中国”复旦大学调研报告节选清朝时,阿什努乡为喀咱工哇部落居住地,沙连堡乡为安达其哈族和喀咱工哇族居地,德恒隆乡为思那加族和安达其哈族部落居牧。明末清初,回族开始迁入该地垦荒种地,部分藏族迁往附近的海南藏区。清乾隆年间,这里的大部分藏民皈依了伊斯兰教,逐渐形成以回族为主的回藏杂居地。...
  • 新华调查:小拉面写出大传奇化隆县阿什努乡阿一村村民马文才说,他的儿子学得一手拉面的好手艺,但一直在给别人当面匠。200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儿子贷了3万元,在福州开了一家拉面馆,当上了小老板,收入近万元。2007年,全县像这样受益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达344家,目前,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
  • 走在海东的农村山乡海东农村最好最美的建筑是学校11月5日,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城17公里的阿什努乡寄宿制中心小学,这是全乡唯一的寄宿制小学。粉刷一新的4层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与四周平实的民居形成鲜明差别。阿什努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的平均距离在5公里以上,...
  • 退耕还林初见成效4月17日,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村民马有财高兴地说。据悉,化隆自2000年来共退耕还林(草)30.8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5%。退耕还林工程大多选择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陡坡地,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退耕还林(草)30.83万亩,...
  • 青海化隆:6000村民异地致富...缓解了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如今,化隆籍各移民点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移民点富起来的阿什努乡移民马海录兄弟不仅有了私家车,还在当地开起了“化隆牛肉面馆”,当起了老板,移民点的生产生活有了质的变化。(郅振璞、李玉峰、劳马)
  • 海东农民"拉面经济"启示录上世纪80年代末,以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加合乡农民韩录、马乙卜拉、冶二买为代表的一批不甘贫穷的农民率先来到厦门创业经营,开创了青海农民在东南沿海城市开办拉面馆的先河。从此,这些首先走出山门的农民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形式,带出去了大批农民在厦门、广州、深圳等地创业。到2000年,...
关于本站 - 友情合作 -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Copyright © 2020 谷歌电子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